微软必应(港台作Microsoft Bing)是一款由微软公司推出的网络搜索引擎。必应的历史可追溯至于1998年的第三个季度发布的MSN Search,它的搜索结果由Looksmart和Inktomi等提供;2006年3月8日,微软发布了Windows Live Search的公测版,并于同年9月11日让其取代了MSN Search,该引擎开始使用搜索选项卡;次年3月,微软将其与Windows Live分开并更名Live Search,在此期间,其子服务曾经多次重组、关闭。到了2009年6月3日,微软将Live Search改造成了今天的必应并正式发布。微软认为Bing一词简单明了、易于拼写,容易被人记住;它源自成语“有求必应”。微软声称,此款搜索引擎将以全新的姿态面世并带来革命。必应的内测代号为Kumo,其后才被命名为Bing。2020年10月5日,必应更名为微软必应[2]。
微软斥资8000万至1亿美元在美国透过电视、广播、报纸、互联网和户外媒体广告宣传,这相对于Google 2008年全年广告支出的2500万美元高出许多。据《iThome》报道称,Bing的搜索成功率已比开始时大幅提升,甚至与Google类似[3];但与此同时,也有一些人对必应的搜索能力并不满意[4][5]。此外,必应也遭到了一些争议和批评。
MSN Search与Google几乎同时诞生。微软于1998年的第三个季度创立了MSN Search,[7] 其搜索结果均来自Inktomi。同时Google公司刚刚注册,刚拿到第一笔风险投资。而那时的MSN Search还只是一个非正式的项目,由来自Office部门的Rohit Wad启动了这个想法[8]。有趣的是,bzip2的发明人Michael Burrows,也是MSN Search非常早期的技术骨干之一。 1999年初,MSN Search推出了新版,该版本混合了Looksmart和Inktomi的搜索结果。此后除了1999年时很短的一段时间内它使用了AltaVista的搜索结果,MSN Search一直按此原理进行搜索。2003年,微软续签了与Inktomi的技术服务协议,但是在此之前,Yahoo已经宣布它即将买下Inktomi,只是交易尚未完成。接着,AltaVista也被Yahoo收购了。从某时起,微软开始自建爬虫和索引,而不是像以前那样只是做结果修饰和集成。该更新从2004年11月开始对外测试,次年2005年2月测试结束。但是,在那个时刻MSN Search的图片搜索仍由第三方搜索引擎Picsearch提供支持。MSN Search还开始向其他搜索引擎门户提供其搜索结果以便于更好地在市场上竞争。[9]
2006年3月8日,Windows Live Search的第一个公开测试版推出;同年9月11日,Windows Live Search正式取代了MSN Search。新的搜索引擎开始使用搜索选项卡,设有网站、新闻、图像、音乐、桌面、本地和Encarta7个部分。
在MSN Search至Windows Live MSN Search的更替中,微软不再使用Picsearch作为其图像搜索服务的提供商并开始使用自己推出的图像搜索服务。该服务由他们自己的内部图像搜索算法推动。[10]
2007年3月21日,微软宣布将其搜索服务与Windows Live分开,并更名为Live Search。Live Search被集成到了由萨蒂亚·纳德拉管理的Live Search and Ad Platform。此外,Microsoft adCenter也与Live Search合并。[11]
微软搜索服务的一系列重组和集成都是在Live Search这一品牌下完成的。2008年5月23日,微软宣布停止Live Search图书和Live Search学术的服务,并将所有学术和图书方面的搜索结果集成到了常规搜索中,Live Search图书出版商计划也宣布关闭。不久以后,Windows Live Expo也于2008年7月31日停止运行。Live Search Macros——一款允许用户创建自己的自定义搜索引擎或使用其他用户创建的自定义引擎的服务,也在不久后停止服务。2009年5月15日,Live Product Upload——一款允许商家将产品信息上传到Live Search Products的服务于当天关闭服务。2009年2月18日,Live Search QnA更名为MSN QnA;同年5月21日,QnA停止服务。这也是此时期微软对Live Search的最后一轮调整。[12]
微软意识到,只要“Live”一词保留在名称中,其服务就会出现问题。[13]为了给微软的搜索服务创建新的身份,Live Search于2009年6月3日被必应取代。[14][15]
Bing一词是由议题小组选择的,词源来自一位心脏病科医师理查德·苪,[16]微软认为这个名字不但很简短,而且容易拼写、易于记住,微软还希望将它写入其搜索服务的URL中。这个词会提醒人们在“发现新事物和下定决心时”发出的声音。[17]微软在品牌咨询公司Interbrand的帮助下搜索了新型搜索引擎的最佳名称。[18]
这个词还与“bingo”十分相似,其用于表示某事和某物已被找到或实现,就像在玩Bingo时获胜了一样。微软的广告策略师大卫·韦珀斯特最初想更名为Bang,但最终他出于类似的理由——容易拼写、一个音节、易于记住,同意将Live Search更名为必应。Bang一词最终没能成为微软搜索服务的新名称,因为在互联网搜索时的上下文中它不能被正确地用作动词。韦珀斯特曾经做出过这样的评价:“哦,‘我撞了它’(I banged it)和‘我咬了它’(I binged it)有很大的不同。”[19]
微软副总裁尤瑟夫·梅赫迪在一封信中称,在给Bing确定中文名称时,已经知道直接翻译时,有“病”的负面意思。因此在请教了汉语学家后,为其设置一个简体中文名——“必应”。“必应”来源于成语“有求必应”,与搜索引擎的目的十分相符。[20][21]
微软在国际版开放了Chat with Bing,用户可以与他展开文字交流。目前,该功能暂时只支持英语,并且不对“国内版”开放。
2003年前后,雅虎陆续收购了多家搜索技术服务公司,其中不少曾与微软有过搜索业务合作。
2008年2月,微软试图收购雅虎以扩展其互联网业务。但收购最终并未成功。谈判途中,雅虎签订了一个和Google的搜索业务合作协议,为期十年。
2008年底,微软宣布雅虎掌管搜索业务的高管陆奇即将跳槽加入微软。
2009年7月29日,在陆奇等人的努力下,微软与雅虎宣布签署一份为期十年的搜索合作协议,雅虎被授权使用Bing搜索的核心技术,而两家公司共享广告业务带来的利润[22][23]。该协议具有排他性。在该协议中,雅虎将其全部的搜索技术提供给微软,并转而使用微软的搜索和搜索广告结果。雅虎从此在搜索业务上只专注于销售,以及保留一个非常小的技术团队与微软对接。双方约定该协议在5年后根据一定条件可以重新修订。
2015年,微软与雅虎的搜索合作协议遭到修订。雅虎被允许使用自己的搜索技术,以及与微软以外的搜索服务商在一定程度上进行商业合作。
2020年10月5日,必应更名为微软必应[2]。
除了主域名bing.com外,Whois查询结果显示,微软为一些国家和地区提供了专属域名,例如澳大利亚(bing.com.au)、新西兰(bing.co.nz)、英国(bing.co.uk)、加拿大(bing.ca)、新加坡(bing.sg)、中国(cn.bing.com)、香港(bing.com.hk)、台湾(bing.tw)、德国(bing.de)和法国(bing.fr)。
Bing的中国网站也有以下对应其译名“必应(bìyìng)”的域名——biying.com、biying.com.cn和biying.cn。
微软在2012~2014年间将某些由其开发的应用程序之集合称作“必应 Apps”[24]。其后,必应 Apps改组为MSN Apps、Windows系统内置程序、保留少部分挂名必应的程序。目前名称包含必应的程序包括必应搜索、必应词典、必应桌面及锁定画面、微软必应输入法、必应工具栏和必应 Maps。其中很多程序都提供了不同平台的多种版本。
其中,必应工具栏是一个替代MSN工具栏的浏览器扩展工具栏。在工具栏的帮助下,用户提供了从他们的Web浏览器中的必应和MSN内容的链接,而不需要离开他们已经在的网页。用户可以自定义必应 Bar的主题和配色方案,也可以在用户界面中选择性的显示那些MSN相关内容的按钮。[25]必应 Bar还可以链接到Outlook.com、Skype和Facebook。[26]
2009年7月31日,Laptop在新闻稿中表示它将会就必应的商标问题申请法律控诉。他们认为必应可能会导致市场的混乱,因为必应和他们的产品Bongo必应都属于在线搜索这一领域。[27]软件公司TeraByte Unlimited有一个名为BootIt Next Generation的产品,其简称为BING。该公司也以类似的理由发起诉讼;一家位于密苏里州的设计公司Bing!信息设计也有类似的做法。[28]
微软认为,这些行为毫无价值,因为微软于2009年3月向美国联邦发起申请后,这些公司才开始申请。[29]
微软为了满足中国政府的审查要求,在中国大陆的用户使用简体中文进行搜索时,其内容均会受到审查。[30]Google退出中国后,微软也没有停止对简体中文实行审查的意愿。[31]无论用户身在何处,只要他们使用简体中文搜索,其结果都会遭到审查。[32]
Bing的中国版(cn.bing.com)服务器设在中国境内,搜索结果会进行内容审查。但在中国大陆使用国际版(bing.com)也无法避开中国政府的审查,输入简体敏感词时也存在内容过滤的问题。自2014年8月21日起,中国用户使用Bing国际版时会被强制重定向至Bing中国版(cn.bing.com),使用加密的Bing国际版时会显示Error404。对此事,微软未有任何回应。[33]
2017年上半年开始,中国大陆用户访问Bing全球版global.bing.com时被强制重定向至接受中国政府审查的cn.bing.com,后者的首页也删除了相关链接。但下半旬,必应再次改动了中国版的首页,它在搜索栏顶上附上了“国际版”和“国内版”的切换链接。不过,这个“国际版”仍然在中国cn.bing.com下运行,受到审查,英语搜索结果排名亦受到操控,会着重显示来自中国官媒—如新华网、中国日报等的内容。[34]中国大陆以外的用户访问cn.bing.com会被重定向到www.bing.com,搜索结果不受中国政府的审查。
东八区时间2019年1月23日下午,据报中国大陆用户无法直接访问必应,部分网民登录需使用VPN,怀疑受到DNS污染[35]。但其子域名及备用域名[注 1][注 2]暂未受影响。同日,上海报业集团旗下的界面新闻报道称:其“得到必应相关人员证实,由于百度流量[注 3]冲向必应,必应搜索暂时无法使用,目前还未恢复。必应已经组织人员修复。”但随后不久就自其网站删除了这一则消息。[36]东八区时间24日上午,日本经济新闻旗下的金融时报及其中文网称“消息人士”证实必应被屏蔽是政府的命令[37]。北京时间2019年1月24日晚9时,必应在中国大陆大部分地区恢复正常访问[38][39]。
2021年6月5日,路透社报道称,在六四事件三十二周年当天周五,来自美国、新加坡、德国等地用户通报,在“必应”键入关键字“坦克人”(Tank man),无论是在视频或图片搜寻功能中都无法找到坦克人照片。微软因此被质疑实施内容审查,在六四当天屏蔽坦克人。微软公司周五回应称这是“人为失误”,正在积极解决问题。在微软承认问题的数小时后,在“必应”中搜寻“坦克人”仍只显示其他国家的坦克照片。微软并没有详细说明这个人为错误是什么,或是它如何发生的。[40][41][42][43][44]
2021年12月16日,根据部分网民反馈,其服务在中国大陆部分地区已无法正常访问 [45],同时公布被相关政府机构要求暂停搜索建议业务30天的公告[46][47][48]。18日下午,中国大陆用户可正常访问必应网站。
台湾版必应搜索共有两处,一为台湾微软所架设的缤纷搜索;另则是全球微软在推的Bing.com台湾版。前者延续MSN的花俏华丽接口,且除了搜索框之外,更有各式的分类索引与导览,类似一个门户网站;后者则仿效Google的简洁接口。
根据台湾微软的说法,必应“缤纷搜索”是台湾微软投入大量资源进行本地化开发的成果,智能分类接口让用户更容易找到所需要的信息。这项新功能让缤纷搜索与其他竞争对手(Google及Yahoo等)有很大的不同,这样的设计使缤纷搜索可以达到让用户获得“五彩缤纷”又便利的搜索结果。[49]针对双胞案对用户可能造成的不便,当时台湾微软也承诺未来将进一步予以集成,但必须等到官方版功能到位后,再视市场需求决定集成方案。[50]
现今,台湾使用的必应搜索,已经集成,网站为Bing.com。
MSN Search,1998年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