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少年”林嘉文:16岁出书,18岁留遗言后跳楼:未来没吸引力_历史_小学老师_鸦片战争

Information

河南互联网络信息有限公司

800188.net

2016年2月23日晚23时许,陕西西安某居民小区楼顶缓缓坠落一名18岁少年。

身体飞速下降的过程中,他脑海里不由得浮现出泰戈尔在《飞鸟集》里写下的那句话。

天空没有留下翅膀的痕迹,但我已飞过。

重重摔在地上的那一刻时他只希望,所有得知自己去世消息的人,即便是不能理解,也请给予最基本的尊重。

此事一经公开便引发了社会广泛讨论,这位天才少年究竟为何要在高考前夕选择自杀?

这位少年究竟是谁?他为何被人尊称为天才?又是怎样走上轻生这条道路的呢?

天之骄子

林嘉文,1998年出生于陕西西安的一户书香门第。

他的母亲是一位小学老师,父亲在法律院校工作,就连外公外婆也都在重点中学教书。

基于这样的家庭环境下成长,林嘉文从小就被寄以重望,其实从他的名字就可以很明显看出来。

外公希望这位外孙能像年轻时的自己一样才华横溢,在文学上大有作为,故起名为嘉文。

只可惜林嘉文并没有如外公所愿成为一名文学家,而是在历史方面表现出格外的天赋。

而且这种天赋,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已经体现了出来,最早可追溯到小学时期。

众所周知,“90后”一代孩子们最爱看的就是漫画书,林嘉文身边的同学们也是如此。

但唯独只有他,对这些花里胡哨的书不感兴趣,每到放学就一头扎进父亲的书房。

林嘉文生于书香门第,父亲的书房就宛如一个微型图书馆,谁曾想竟成为了他童年最喜欢的地方。

刚开始时,外公总是引导他看一些国内外文学著作,可是时间久了发现这孩子好像对此并没有什么兴趣。

无论是曲折的故事情节还是堆砌的华丽辞藻,在林嘉文眼中都格外无趣,他唯一感兴趣的就只有一个——史书。

从《春秋》到《史记》再到《资治通鉴》,这些晦涩难懂的书目早在小学时期就已经进入到林嘉文的视野之中。

彼时的他年仅10岁,很多文字都还没有认全,但这丝毫不影响其内心的喜爱与热情。

林嘉文时常左手一本史书,右手一本字典,一边识字一边理解书籍中的内容与含义。

说起来或许有些难以置信,他对史书的喜爱甚至已经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通宵看书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时光不负赶路人,小学五年,林嘉文便利用课余时间将有关中国历史的书籍读了一个遍。

与此同时,央视一档名为《百家讲坛》的历史类节目也走进千家万户,易中天老师风趣又生动地描绘历史往事令这个男孩钦佩不已。

自此以后,林嘉文便深深迷上了这个节目,为了一期不落地追更到底,他经常每天天不亮就起床。

彼时《百家讲坛》节目播出的时间为早上6点40,他总是6点就起床,吃过早餐就看电视,一直看到7点20结束才急急忙忙跑回学校。

看似一件再也普通不过的小事,林嘉文却整整坚持了三年,只要《百家讲坛》一开播,他就准时坐在电视机前。

时间久了,他也逐渐学会了易中天老师的讲课风格,甚至还在学校组织的演讲比赛中滔滔不绝地讲了二十分钟,博得满堂喝彩。

林嘉文在历史领域的造诣无疑已经超越了很多同龄人,无论是学校师生还是亲朋好友都对这个优秀的孩子赞不绝口。

欣喜之余,父母又隐隐有一丝担忧,儿子在历史方面下如此大工夫会不会导致偏科呢?

毕竟在如今的教育领域,全面发展才是最重要的,不过事实很快就证明出这份担心是格外多余的。

抛开林嘉文的历史成绩在学校里名列前茅不说,其他科目也不甘示弱,整体看来考个重点高中完全没有任何问题。

果不其然,中考刚刚结束,这个优秀的孩子便收到了西安市重点高中的录取通知书。

得知此消息后的家人们纷纷欣喜不已,唯独林嘉文的神色没有表现出太多波澜。

于他来说,其实自己上哪所中学都无所谓,只是这所中学距离家更近,能够有充足的课余时间阅读书籍而已。

殊不知,这段即将开启的人生新阶段竟然成为了没有走完的一段旅程。

著作连连

自从进入高中以后,林嘉文对历史的渴望就更加强烈了。

随着年龄的与日俱增,他身体里那股与生俱来的批判精神也逐渐显露出来,课堂上的他最爱问的三个字就是“为什么”。

学到鸦片战争这一课时,书上说战争爆发的导火索是鸦片贸易,林嘉文却反驳道清政府官员对规则的漠视也不容小觑。

毕竟当英国对中国的鸦片输出量减少之后,国内的销量并没有减少,这在某种程度上不就意味着是清政府的默许吗?

当好奇的林嘉文将心中的疑惑抛给历史老师刘文芳时,这位刚刚大学毕业的女老师有些手足无措。

她从未想过在职业生涯中会遇到这种问题,按部就班的记忆背诵大概是所有老师学生的传统学习方法吧。

或许是看出了老师眼神中的迟疑,“懂事”的林嘉文向老师道谢后便转身离开去书中寻找答案。

遗憾的是,所有史书中有关鸦片战争的记载都与教科书大同小异,没有任何作者与自己的意见相一致。

这究竟是为什么呢?林嘉文百思不得其解,难道这就是现实与理想主义的差别吗?

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他暗暗决定编写一本与众不同的历史书籍,让世人耳目一新。

自从有了这个想法之后,林嘉文便将更多的时间用在翻阅古籍上,只有积累到一定量的知识储备,才会发生质变。

值得一提的是,他涉猎的历史领域不是喜闻乐见的唐宋明清,而是鲜为人知的西夏史和宋史。

说起来或许有些难以置信,林嘉文的梦想竟是进行匈奴、吐蕃、辽和西夏历史的研究。

这些领域对于史学界来说虽然有些冷门,但都是中国历史上不可或缺的部分,尤其是辽国的领土一点都不比北宋少。

除了阅读纸质书籍以外,林嘉文还经常在互联网上通过各种方式了解史实,并与许多史学大家和历史学领域的学着进行交谈。

隔着一根网线,电脑对面的前辈们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与自己侃侃而谈的网友竟然是位十几岁的中学生,直到2014年。

2014年5月,林嘉文利用空闲时间终于完成了处女作《当道家统治中国:道家思想的政治实践与汉帝国的迅速崛起》。

按照他的原话来说,这并不能称之为一本真正意义的著作,而是将随手写下的读书心得整理在一起罢了。

原来这都是林嘉文在过往的阅读生涯中积攒下的读后感,洋洋洒洒30万字足以看出其文字功底。

为了早日将这份读书心得公之于众,他决定找位前辈寻求一些修改意见,毕竟自己还只是一个乳臭未干的未成年。

恰在此时,林嘉文忽然想起最近刚刚在互联网上结识了岳麓书社一位名叫胡宝亮的编辑,想必对方一定会在出版方面能有所指点。

来不及犹豫,他立刻便将这份初稿通过邮件的方式发送了过去,并相约了线下见面。

网友奔现的那一刻,胡宝亮编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本以为这部作品出自一位丰富阅历的成年人,谁曾想竟是名高中生。

这本长达30万字的作品,是一部从道家思想的角度,解读西汉崛起和文景之治的史学巨著。

胡宝亮编辑如饥似渴地读完之后震惊不已,这无疑就是一部难得的好作品,他当下便决定帮其出版。

突如其来的好消息并没有让林嘉文欣喜若狂,反而只是淡淡地提出了一个要求。

出版之时前往不要透露我的任何信息,尤其是年龄,我不希望大家因为我的身份而先入为主地去错误解读这份作品。

话音刚落,对面的胡宝亮编辑便露出了钦佩的眼神,真没想到这么小的一个孩子竟然有如此高的觉悟。

2014年6月,林嘉文《当道家统治中国》正式出版,这部没有任何身份背景的作品一经上市便达到了销量5万册。

就连史学界的教授都表示这位作者比自己带出来的研究生还要优秀,殊不知竟是一位高中学生。

不过这天下终归没有不透风的墙,林嘉文出书的事情还是传遍了所在高中的各个角落。

同学们总是亲热地称呼其为小林老师,就连刘文芳老师讲课时都会拿眼睛偷偷瞟这位学生。

用刘老师的话说,有这样的学生是每一位老师的压力,他也是自己遇到过最具历史天赋的学生。

果不其然,2015年底,林嘉文的第二本书《忧乐为天下:范仲淹与庆历新政》即将上市。

为此,他还特地邀请到著名的宋史研究者李裕民教授为其做序。

要知道,李裕民教授一向不愿为年轻人的书作序,就连他的硕士生、博士生修改论文后出书邀请其写序都被婉言拒绝。

就是这样一位始终坚持原则的老先生,却单单为林嘉文破了例,甚至扬言道林嘉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自己见过的最有才气的少年学者。

能得到如此高水平的称赞,足以看出这位少年绝非等闲之辈。

遗憾落幕

与第一次出书之后的境况一样,这一次的出版社再次要求将神秘作者的身份公之于众。

面对触手可及的名利,林嘉文始终犹豫不决,小小年纪的他竟表现出异于同龄人的冷静。

我不愿让自己白白成为舆论泡沫下的牺牲品,不想自己宁静的读书生活被打扰。

而让林嘉文能发出如此感想的,正是来自于北宋文学家王安石作品中一位名叫方仲永的神童。

故事中的方仲永天生奇才,出口成章,父亲为了借名谋利经常带他拜访各界名流富豪。

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位神童的才华也被慢慢耗尽,最后竟泯然于众人,成了一个平庸之人。

林嘉文不希望自己的结局亦是如此,这也是他不愿将身份公之于众的根本原因。

与此同时,他的心中又总是感觉对学校和出版社有所亏欠,所以犹豫再三还是答应了宣传活动。

2015年12月,在西安中学和出版社的联合牵线下,林嘉文举办了一场盛大的新书发表会。

现场当天不仅邀请了诸多史学界重量级泰斗,闻声赶来的媒体与记者更是络绎不绝。

面对突如其来的陌生镜头与话筒,林嘉文忽然有些手足无措,自己这个决定究竟是对还是错呢?

没过多久,现实就给了他一个否定的答案。

自从林嘉文出名以后,各大平台媒体对他的采访便接连不断,许多记者像追逐明星一样追逐着他。

旁人丝毫没有考虑过这个孩子的学业和生活,脑海中仅存的就只有如何将流量变现。

毫不夸张地说,林嘉文光上节目接受采访就足足达到每周十几次,这种生活方式让他身心疲惫。

除此以外,还有很多媒体为了获取流量不惜对他的人生经历进行造谣与诽谤,可谓毫无道德底线。

有人说林嘉文的书都是父母高薪聘请的代笔,也有人说他的一举一动都是为了炒作。

面对一次又一次的恶意抨击,他与这个世界的距离也越来越远。

就连林嘉文都曾一度将自己当作了那个媒体塑造的陌生人,所以林嘉文这个名字越被人熟知,他越忐忑不安。

他不知道自己的未来究竟应该向哪个方向努力,他也不知道这么努力是为了什么,难道就是为拼而拼吗?

或许是感受到了儿子的情绪异常,林嘉文的父母特地带他前往西安新城区的第四军医大学看病。

也是从2016年年初开始,他就在心理医生郑皓鹏的帮助下接受心理辅导和药物治疗。

本以为时间可以冲淡一切,殊不知这个可怜的孩子已经走上了人生的倒计时。

2016年2月7日除夕夜,林嘉文像大多数同龄人一样在微信朋友圈更新了一条拜年祝福。

字里行间都表示了对师友照顾的感谢以及家人的感恩,完全看不出有心理疾病的样子。

同年2月19日,林嘉文又特意去了最尊敬的李裕民教授家拜年,并归还了一本前不久借的书,整个过程都无比正常。

所有事情都安排好了,他不再欠这个世界任何东西了,或许此时就是离开的最好时机吧。

2016年2月23日傍晚放学后,林嘉文一言不发地回到了家,吃完晚饭和药物之后便回到了自己的房间。

紧接着,他便拿出身旁的电脑打开文档软件,准备完成留给这个世界最后的“作品”。

遗书。

在这封3000字的“特殊作品”之中,有林嘉文对父母的关心,也有他对恩师们的感谢。

但更重要的是,这位年仅18岁的少年在自己短短的一生中看透的两件事。

未来对我太没有吸引力了。仅就世俗的生活而言,我能想象到我能努力得到的一切,也早早认清了我永远不能超越的界限。

与其如此,倒不如早早将生命停止在18岁,停止在高考前的100多天里,停留在大众脑海中那位天才少年最初的模样。

一切安排妥当之后,林嘉文便毫不犹豫地从18楼窗口一跃而下,或许只有在此时,他才真正做回了当初那个自己...

评级: 0.00   票: 0   传出命中: 10   传入命中: 0   收藏 夹: 0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