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暗的星星灰暗的星星灰暗的星星灰暗的星星灰暗的星星
 

  黄河自巴颜喀拉山麓奔涌而出,一路吸纳百川,蜿蜒东流,从晋陕大峡谷冲撞而下,拐了一个近乎直角的弯儿,终于在河南郑州一个叫桃花峪的地方,轻轻舒展一下筋骨,装点半面桃花嫩柳掩映的笑靥,而后洋溢在下游的河道上,恣意绽放自己圆肩腻背、翘臀捻腰的柔美与风情。

  曾经奔腾喧嚣的流水,到了这里变得舒缓而温情。但每年仲夏时节的黄河,却是这条大河最具野性和张力的黄金时期。即便在下游,你也能看到她荡起惶恐的跌落、张扬愤然的湍急、爆发痛苦的沉缓。

  这就是黄河,一条不可捉摸的河,就像女人的心。

  隋唐运河城市分布图

  唐哀宗天祐二年(西历905年)六月二十三日,滑州(今河南滑县旧城)北面的黄河正值夏汛,河水裹挟着泥沙和中上游的断树枯枝,漂浮着被呛死的鱼族,浑浊汹涌、呼啸而来,如万马奔腾,声震千里,令人望而生畏。在滑州城东北、黄河岸边的白马驿,发生了一场更加令人恐怖的大屠杀。

  白马驿,因滑州白马县之白马渡而得名。

  秦汉以来,白马渡一直是黄河下游的重要渡口,与河北的黎阳津(今河南浚县东南)夹河相望。白马驿,即毗邻白马渡而置,是往来宾客顿止之所。在唐代,因为李白那首千古名篇《发白马》的缘故, 这里成为了一处激发豪情壮志,彰显男儿侠风的地方。

  河南滑县白马墙村(白马城遗址)

  也许是一种巧合,出身寒门、没有资格考进士的李白写就名诗的白马驿,成为了终结唐代进士神话,踏烂神圣门阀士族清名的历史转折点。而白马驿所处的滑州河道,也注定要成为清流名士们的坟墓。

  学历重于能力,出身重于一切

  与后来五代和北宋时期,崇尚平民英雄、无赖好汉的社会风气大相径庭的是,在唐代,惟门第、重学历是当时观念舆论的着眼点。

  唐吏部尚书铜印(浙江博物馆)

  你是否出身名门?

  在门阀士族中,你居于第几等?

  你的父亲、祖父、祖父的祖父,乃至

  外公、曾外公是什么出身?

  你的第一学历的是什么?

  你目前的学历是什么?

  你的老师都是谁?

  他们是否是名师?

  他们的学历和门第又如何?

  唐昭陵《战袍仪卫图》(摹本)

  这样繁琐、无聊的问题还会继续问下去,反正你必须出身名门,高中进士,才能有希望进入上层社会。换言之,就是高出身、高学历,才能有出路、有前途!否则,即便你再有才华,品德再好,社会评价再高,也没有任何裨益。虽然,门阀制度早己废除,但门第观念作为衡量人们家世身份和社会地位的标准,仍根深蒂固地存在于当时人们的思想之中。这在婚姻和任官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

  尽管出身胡族,假冒汉人的李唐皇室,可以靠着修订《氏族志》、《姓氏录》,找一个不搭界的汉人祖先——这种小作坊制造伪劣产品,而后更换商标、假冒名牌出身式的无聊伎俩,把自己变成“中华第一家”。可是,天下人对皇家和随之新起的权贵们照样不买账,没落却正宗且高贵的山东(太行山以东)士族,依然有无数粉丝团在热捧中。

  如果,您想娶这些高门大姓家的姑娘。首先,您必须也出身高门大姓,而且顶好是名门正派的山东士族;其次,您家要么在朝中做大官,要么特别有钱,不然这彩礼钱,您就拿不出来。百、八十万,您还别嫌多,人家还未必在乎您这点儿“臭钱”呢!

  唐彩绘陶乐舞俑(洛阳博物馆)

  等人家高兴了,您排上号儿,就得慢慢等,还绝不许挑肥拣瘦,什么好看不好看,精神有无障碍,身体是否残疾,想都不要想!您一犹豫,下一位抢上来了,那“小正太”才不在乎呢,还比您倍儿有钱,也比您帅得多!您说这图什么?

  倘不相信,看看今天中国社会中的多数富人,哪点又比他们的前辈高明半分?

  唐人有钱了,就用钱买卖婚姻,其实这跟今天不少暴富的大款,买了最贵的汽车、名牌,再买最好的房子,收藏最贵的艺术品,甚至收藏美女、帅哥,并没有什么太大的格调差异。在中国,越贵的东西卖得越好是很有意思的事情,千古都是如此,“只求最贵,不求最好”。大家可能不知道这个牌子是什么,但是很贵。这是一个精神上的需求,我买,这是精神上的满足。这和有钱了,咱吃油条、喝豆浆,喝一碗,倒一碗,别无二致。

  唐三彩文官俑(河南博物院)

  山东士族家的姑娘脱销了,皇帝老李家的公主却没人想要。您说那边都卖得断档了,怎么还不买我家的?好歹,我也是中国第一民族品牌吧?可人家就是不买,急得皇帝老倌儿找宰相去满大街拉人,小伙子们都说自己有病,怕对不起公主,实在不行!最后终于拉到一个四十岁的老进士,这老哥更干脆,“您让我死了算了!”气得皇帝跳脚痛骂:“这些狗眼看人低的东西!我家二百年天子,怎么就赶不上那些山东士族呢?”

  而做官,您要拿不出一本得到各方专家检测、权威部门认证的家谱,说明您的确,跟高门大姓有血缘关系,人家就认为您根本不“靠谱”。

  今天,北京话所谓“靠谱”,大概就是就是当日幽州士人的孑遗吧?

  倘不信者,请自读《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内中369名宰相,除7人无可考量外,各类公私史料都能查到他们的出身。里面出身士族的有254人,占70%强;而寒门出身的只有108人,还不到30%!而这其中,出身河东裴氏、赵郡李氏、京兆韦氏、博陵崔氏、陇西李氏、宗室李氏、清河崔氏、弘农杨氏、荥阳郑氏、兰陵萧氏的宰相又占了大半。

  唐阎立本《步辇图》

  重门第之外,是重学历。

  特别是以考试文辞为主的进士科,简直就是每个唐朝男人的梦想之所。倘若考中进士,不但意味着显赫的仕途前程,而且一切与之配套的金钱、美女、门第等等皆随风而至。

  晚唐时代的诗人朱庆馀,曾经写过一首诗,记录朋友考上进士之后的生活:

  从得高科名转盛,亦言归去满城知。

  发时谁不开筵送,到处人争与马骑。

  剑路红蕉明栈阁,巴村绿树荫神祠。

  乡中后辈游门馆,半是来求近日诗。

  本来,谁都不爱理不理,甚至被大家当作“四肢不勤、五谷不分”废物点心的读书人,一旦考中进士,立刻名动天下!

  李白草书《上阳台帖》

  所有认识的人都会说:“您瞧,我当初就看好他!”

  所有不认识的人也会说:“你不要小瞧我,当红的倡寮花魁,我未必知道其名。但某进士的名头,我却早有所闻!”

  于是,前来套关系、拉交情的人络绎不绝。新科进士不胜其烦,就要回家避避风头。可消息刚传开,全城的名流就像狗仔队听说什么娱乐新闻一样,蜂拥而至。每天排着号儿,请你吃饭。您不吃,就是看不起人,人家要跟您着急!等您回家的时候,到处都是张灯结彩、人潮如海,就为了看看您的尊容。

  也许您不是帅哥,当然帅哥都去泡妹妹了,能十年寒窗坐得住的,泰半都是歪瓜劣枣,这其中,您还不算气质男吗?即便就是歪瓜劣枣,这也没事。因为,想把家里小萝莉嫁给您的,海了去了!没看,家里板凳还没坐热,请您指点文章,求您诗词歌赋的,都把前、后门挤塌了?

  天水摹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

  您要说朱庆馀这样的小诗人是小人得志,可孟郊这样的大诗人,熬到四十七岁中进士时,也写了一首诗: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除了给我们留下“春风得意”、“走马观花”两个成语外,也让我们见识了进士——这个唐代最高学历,在时人心目中的神奇地位。

  不但文人卖酸如此,就是做到宰相,没中过进士,也把它看作和没娶成高门名媛一样,是至死不瞑目的憾事。

  这就有点像现在,你要不是本地高考状元,要不是上的名牌大学,要不是从名校高中到名校本科,进而名校硕士、博士的一路读下来的,用人单位根本就懒得搭理你。即便你有优异的成绩,即便你有过人的才华,即便你有实际工作能力和工作经验,可实在对不起!你“基础”太差……

  大唐帝后供养经幢礼佛图(陕西汉唐石刻博物馆)

  在晚唐以后,重学历、惟门第更几乎达到走火入魔的程度。而且,更为要命的是两者原本看似冰炭对峙的观念,竟然奇迹般的合流了!

  一方面,贵族和高官具有优厚的政治经济教育特权,具有其他社会阶层无可比拟的学习文化知识的优越条件,具有无与伦比的人脉资源。这使得他们可以名正言顺地利用进士科,作为子弟承袭高位的工具。人家能打通教育部和人事部的路子,你能比得上吗?

  另一方面,寒门士人进士及第后,也拼命攫取特权,甚至更加肆无忌惮、变本加厉,因而也逐步贵族化。甚至自卑导致自大,为了表现自己来之不易的新贵,相比较那些传统门阀高官,更加看重门阀。

  唐代社会官僚制逐渐取代贵族制的同时,贵族主义的等级原则和观念,被新兴官僚所继承。正是官僚的特权及官品等级权力,使科举官僚政治日益产生贵族化的倾向。新兴官僚的贵族化倾向,促使新贵们不惜破坏科举制下公平取士的原则,营私舞弊,操纵选举,以求世代显贵。

  南熏殿旧藏《唐名臣像册》之《韩愈像》

  这就难怪,韩愈应举觅官凡二十年,白居易寒窗十载始获一贡,曹邺应考十次方中进士,郑谷辗转举场十六年才考中进士,而黄滔则困顿科举二十余年方登进士科。

  老子费了这么大劲儿,容易吗?当然要给兄弟子侄和子孙后代们创造便利条件了。

  从理性上说,既得利益者并不抵制他人获利,他们只抵制任何使自己当前利益受损的行为或可能性。不知道社会学有没有“守恒”的理念,但对于大多数资源而言,它们本身都是有限的——我得了,你就少了,你说你给不给我?你挤上了公交车,我和你之间没有利害关系,但如果我也挤上去,就会抢你的座位,占你的立足空间,瓜分你的氧气,甚至因为我多出的重量,公交司机不得不把车开慢那么一点点,耽误了你的时间,你介意吗?

  考试内容也走火入魔了。虽然,结合时政的策论比重有所增加,但文章诗赋取士仍是根本。大搞标准化答案的形式主义,似乎是中国考试制度的惯性使然。喜欢乖宝宝,厌恶淘气包,也是古今数千年,从幼儿园到研究生院,几乎所有老师的通例。

  明代《帝鉴图说》插图《召试县令》

  唐昭宗光化三年(西历900年)进士及第的王定保,曾经这样语重心长地告诫自己的后学:

  “其负倜傥之才,变通之术,苏、张之辨说,荆、聂之胆气,仲由之武勇,子房之筹画,弘羊之书计,方朔之诙谐,咸以是而晦之。修身慎行,虽处子之不若。其有老死于文场者,亦所无恨。”

  “你再有倜傥横溢的才华,变通世道的能术,张仪、苏秦那样的辩论水平,荆轲、聂政那样的胆识勇气,子路那样的武勇果断,张良那样的筹画谋略,桑弘羊那样的经济头脑,东方朔那样的幽默诙谐,到了考场上写卷子的时候,都得给我藏起来。必须按照标准答案和老师喜欢的调调儿来写。要规规矩矩的,就像一个破了身子,还装清纯的处女一样。不然,你就准备老死在考场上吧!”

  到了这种程度,科举选材就完全成了一句空话。因为,看的不是你的才华和人品,甚至不看你的实际操作能力,只是官僚们习惯性地翻翻你的文凭和户口本。

  你目前的学历是什么?

  你的第一学历是什么?

  嗯,你可以走了!

  我什么时候等通知啊?

  下一位!

  罗隐的悲喜剧

  给大家讲个真实的故事:

  罗隐是晚唐著名的才子,著名到他的粉丝,为了表示自己的仰慕之情,把罗隐的诗收集齐后,恭恭敬敬地纹在身上。这样一位名冠天下的才子,却屡试不中。但此人的确有才有识,当朝两位宰相郑畋和李蔚都竞相聘请他为自己的高参。罗隐的诗文又写得是真好,长安(今陕西西安)——这个时尚之都,更云集了他的一大批粉丝。

  南熏殿旧藏《圣贤画册》之《李白像》

  这其中也包括郑宰相的女儿,当听说罗隐正给自己父亲当高参的时候,这位文学女青年几乎兴奋得昏厥过去!小姑娘们追星,这是传统啊。诗文写得这么拽,一定是帅哥了!小女生们对帅哥是没有免疫力的,他们认为这样有才华的哥哥,还能不帅吗?

  可须知道,古今能潜心读书做学问的,又能有几人是帅哥?靠脸子吃饭的,有必要那么累的靠学识吃饭吗?

  尽管,老郑和很多见过罗隐的人都好心劝说:“罗隐就不要去看了,他的丑陋和他的才学一样出众!”

  可郑小姐不相信,她偏要去看看。

  最终,当郑小姐看到罗隐的时候,小妹妹哭了,两腮含泪,银牙紧咬地发誓:“从此再也不看罗隐的诗文了!”

  明代《帝鉴图说》插图《任贤图治》

  就是这样一位才子,始终考不上进士。虽然,宰相们也很重视他的见识,甚至皇帝也很看重他的才华。但是没办法,国家制度如此,领导们都说了:“国家名器岂可轻易予人?”。

  罗隐考了六次都没戏,最后连蹲在街口儿的算卦先生都看不下去了:

  “贫道知之久矣,但以吾子决在一第,未可与语。今日之事,贫道敢有所隐乎?且吾子之于一第也,贫道观之,虽首冠群英,亦不过簿尉尔。若能罢举,东归霸国以求用,则必富且贵矣。两途,吾子宜自择之。”

  我早就知道你是这样的结果了,但你小子一直执迷不悟啊!你还考什么啊?考上去了,也不过做个县里的狗屁副处、正科,有个球意思?不如往东边走,跟着藩镇的将爷们混,必然大富大贵,有房有车又有妞儿啊!两条路,我都跟你说了,你自己看着办吧?!

  唐代主要藩镇割据形势图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人家话说到这份儿上,罗隐还是不明就里。说白了,太有知识的人就容易犯这个毛病,多谋寡断。强迫症使然,总希望凡事尽量最优化,可时间不等人,机遇转瞬即逝。

  最后,连隔壁卖盒饭的老大妈也看不下去了:

  “秀才何自迷甚焉,且天下皆知罗隐,何须一第然后为得哉!不知急取富贵,则老婆之愿也。”

  “秀才怎么迂腐成这样了?你还沉迷科举干什么呀?天下人都知道你罗隐的名头,你何必跟死制度、书呆子较劲呢?不如赶快寻找你的幸福生活去吧,这才是我这个老太婆的期望啊!”

  罗隐一想,也对啊!这群兼备高学历、高出身背景,却多非学识干才兼长的“衣冠流品”,自己把朝廷制度玩弄于鼓掌,把国之名器轻授私人,朝里没卵子的宦官都嘲笑他们:“在中书则开铺卖官,居翰林则借人把笔”,无德无行更无能。连老百姓们都知道他们这种“严肃严谨”,不过是关着门玩尿泥式的自欺欺人,别人还跟着他们玩什么呀?

  杭州临安钱镠墓

  罗隐一跺脚走了,跟着吴越王钱镠混,后来受到重用。

  在那个时代,曾经被全社会各界人士看作神圣无比的科举、门阀,因为掌管,乃至栖身其下的高学历、高出身的大人物自己轻贱污损,越发受到其他阶层的质疑与鄙夷。

  “上林新桂年年发,不许平人折一枝。” 你们凭什么?就凭家世背景和学位文凭?可你们除了尸餐素位,还能干什么?这样一个制度,除了皇帝和吃了好处的特殊利益群体,还在欣欣然自娱自

  乐外,上到朝中宦官集团,中到藩镇节帅集团,下到平民百姓,甚至不识字的卖盒饭的老太太、算卦的穷道士,都能看出症结所在。您说这还不是出了大问题吗?

  杭州西湖畔钱王祠

  其实学历是什么?

  他不是门,而应该是一块砖。不应该是把贤才挡在外面的大铁门,而应该是作为实现个人抱负,创造盛世基业的一块砖。不看实际能力、水平、发明创造和社会贡献,只注重学历和职称等华丽外表,甚至惟博士、惟“海归”是举。

  试想,当全社会培养出一大批极其相似的只会考试,却人格不完整、生活能力低下;说的只是漂亮话,却在实际工作中,办不得漂亮事儿的“好学生”的时候,这个社会是不是也要出一些问题了?

  唐末社会就出现了这种情况:在政治、学术领域,具有真才实学和道德操守高尚者,遭到冷遇、排挤和打击、压制,他们不得不离开长安,另寻出路,或隐居山林,或投奔藩镇。

  洛阳龙门石窟,1910年,(美)弗利尔 摄

  与之伴生的现象是:一些缺乏才具,能力平庸,境界低下,道德品质较差乃至恶劣的庸人,甚至坏人,反而因为善于投机钻营和趋炎附势,成为官场竞争的胜利者顽强地生存下来。

  这就叫做“逆淘汰”。简言之,不是优胜劣汰,而是优汰劣胜。可你不要人家,要才子的地方多了。

  实用主义者的逆袭

  藩镇那些没读过书的武夫们,倒是从实践中明白了一个道理:有文凭的,未必有能力;有能力的,未必高学历。

  本着不实用就得死的现实考虑,他们采取的基本就是今天不少私营企业的那套办法:不看学历,看能力。有本事,你就留下来;没本事,你学历再高也不要!

  西安唐乾陵翼马,1914年,(法)谢阁兰 摄

  于是,梁有敬翔,晋有李袭吉,燕有马郁,华州有李巨川,荆南有郑准,凤翔有王超,钱塘有罗隐,魏博有李山甫。 这些书生们,参加过进士考试的不少,可拿到文凭的却微乎其微。

  大梁(今河南开封)的宣武军节度使朱全忠是诸多军阀中,最注重实际的一个。他本人出身于一个小知识分子家庭,祖父和父亲都是砀山县(今属安徽)从事基础教育的小学老师。

  可这个以出产果大核小、黄亮美观、皮薄多汁、酥脆甘甜的砀山酥梨,而闻名天下的小县,并不富裕,小学教师的家庭也过得辛酸无比。父亲又死得早,朱温——这个小无赖,也根本没什么文化。但是,他发家之后,却非常重视延揽人才,朱温用人不惟门第学历,只看实际能力。这其中,固然有一些唐朝旧臣,但他们习熟于朝章,参与议定制度礼仪,却几乎不预机要。更多的还是出身基层,长于实际事物的科举淘汰分子。比如敬翔、李振、杜荀鹤等人,他们都是多次进士科考试不中者。

  苏鲁豫皖交界处的砀山,不但出酥梨,还出了朱温

  朱温近臣张策和苏楷的经历,则更加有趣。

  前者是本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曾经凭着精深的佛学理论,成为名僧。后来,因为家遭突变,迫于生计而又羡慕进士——这样高学历人才的耀眼光环,毅然还俗,参加进士考试。孰料虽然张策的文章好,但主考官赵崇却不待见他:

  “张策,衣冠子弟,无故出家。不能参禅访道,抗迹尘外,乃于御帘前进诗, 希望恩泽。如此行止,岂掩人口?某十度知举,十度斥之!”

  “张策这小子,我知道,他家也是名门,但却无缘无故就出家为僧。做和尚也不老实,不杜绝所有尘世间的俗物,反而又想还俗考进士。这种人,人品太差,纯粹拿国家名器当玩笑。只要我做主考官,就绝不录取。不但这次不录取,就是做十回主考官,也十回不录取他!”

  洛阳白马寺,1907年,(法)沙畹 摄

  张策没办法,你赵大人牛,咱不考进士,考制科行吧?躲着你,还不行?真是造化弄人,那年制科的主考官还是赵崇!结果不但没考上,还遭到一顿更加难听的奚落,搞得张策在长安实在混不下去,才另寻出路。

  另一位苏楷,这小子倒不亏。原本靠着父亲的路子(其父苏循时任礼部尚书,就是管科举考试的),考上进士了,可这年(唐昭宗乾宁二年,西历895年)有路子的“关系户”太多了,大家分赃不均,皇帝身边的宦官就打小报告,说舞弊严重,大家都认为这次太过分了!结过一复试,苏楷就被刷下来了,并被责令永不得再入举场。

  而朱温本人,对高学历人士,似乎也有抵触情绪。

  朱温曾经有个读书人朋友叫殷文圭,此人也是屡试不第,后来大家混熟了,朱温就帮助他,用自己的面子,给朝廷上表举荐。朱温那可是封疆大吏,中原第一大军阀,朝廷中谁敢不给面子?结果,殷文圭就中了进士。可此人的人格实在不像话,人家老朱忙前忙后紧张罗,你考上进士了,不说句感谢的话也就罢了,路过汴州(今河南开封),总要给人家回一声“我考上”了吧?人情世故、于情于理,这不是很高的要求吧?可殷文圭打马扬鞭,跟没事儿人似的,就从大路过去了。这也就算了,可他要投奔的,竟然是朱温的死对头——淮南杨行密!这不是把老朱给涮了个彻彻底底、干干净净吗?气得朱温每次想起殷文圭,就破口大骂:“你们看看,穷酸书生多半负心,这个殷文圭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所以,同时代的人就说:“白马驿的大屠杀,未必不和殷文圭有关!”

  进入唐末,似乎全社会都不再拿高学历、高门第当什么事儿,反而认为这不过是个皇帝新衣般的玩笑,甚至厌恶之,乃至仇恨之。这样的风气使然,也就使得白马驿事件成为了必然。然而,那些靠着高学历、高门第,坐上朝廷高位的衮衮诸公们,却对此浑然不觉。反而,自顾自地玩得越来嗨,直至高潮。

  跨越洛阳瀍河的大石桥,1907年,(法)沙畹 摄

Template Settings
Select color sample for all parameters
Red Green Olive Sienna Teal Dark_blue
Background Color
Text Color
Select menu
Google Font
Body Font-size
Body Font-family
Direction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