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formation

河南互联网络信息有限公司

800188.net

国家开放大学招生宣传片

评级: 0.00   票: 10   传出命中: 1753   传入命中: 0   收藏 夹: 0  

Related Articles (4)

关键词文章

  • 跨境远程国外学历学位证书暂不被认证?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答疑 这两天有关“跨境远程国外学历学位证书暂不被认证”的消息受到关注,且有一些人产生“疫情期间在线学习获得的证书能否认证”等疑问。 对此,澎湃新闻注意到,3月25日晚,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推文,对相关问题进行了解答。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在解答中明确表示,对于本应以面授方式学习的学生,因受疫情影响在院校允许的情况下在线学习部分或全部课程,所获国(境)外文凭证书在认证时不受影响。 哪种跨境远程国外学历学位证书不被认证? 3月24日,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官网发布《关于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留学人员学历学位认证工作的补充说明(二)》(以下简称《说明(二)》):疫情期间一些海外院校就同一课程同时开设面授(含因疫情影响调整为在线授课的情况)和远程等授课模式,在此特别提醒留学人员,根据《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评估办法》,跨境远程国(境)外学历学位证书和高等教育文凭暂不在我中心认证范围内,请广大留学人员在选择课程模式时注意区分。 随后,关于“跨境远程国外学历学位证书暂不被认证”的消息受到关注,且有一些人产生“疫情期间在线学习获得的证书能否认证”等疑问。 3月25日晚,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推文,对《说明(二)》引发的疑问进行了解答。 谈及发布《说明(二)》的原因时,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在解答中表示,自疫情以来,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坚持把留学人员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放在首位,对于被境外院校以面授学习方式录取的学生,由于受疫情影响,被迫选择通过在线方式修读部分或者全部课程,在满足境外院校规定的学位授予条件后,其所获得的学位可以获得正常认证。 “但是,部分境外院校和中介机构以营利为目的,乘机专门开设远程课程、降低录取标准、扩大招生规模,进行‘包入学、包毕业、包认证’等不实宣传,损害留学人员利益。为了更好地维护广大留学人员权益,保证留学教育质量,对于以此种方式获得的文凭证书,按照《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评估办法》,仍不在中心认证范围内。”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强调。 为此,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发布《说明(二)》,再次提醒学生和家长保持高度警惕,谨防上当受骗、利益受损。 哪些情形下在线学习获得的证书能被认证? 疫情期间在线学习获得的证书能否认证? 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在解答中重申:对于本应以面授方式学习的学生,因受疫情影响在院校允许的情况下在线学习部分或全部课程,所获国(境)外文凭证书在认证时不受影响。 跨境远程国(境)外学历学位证书能否认证? 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表示,自该中心开展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以来,通过函授、远程教育及网络教育等非面授学习方式获得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证书或高等教育文凭不在该中心认证范围内。 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还强调,3月24日《说明(二)》中的“跨境远程国(境)外学历学位证书和高等教育文凭暂不在我中心认证范围内”,是指境外院校所开设的课程性质本来就是远程教育,而不是指境外院校因受疫情影响,将面授课程调整为线上课程的情形。 事实上,2021年3月19日,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就发布了《关于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留学人员学历学位认证工作的补充说明》,提醒学生和家长,对涉嫌变相售卖文凭的在线留学的学历学位无法获得认证。 更早前的2020年12月,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主任程家财在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也曾明确表示,因为疫情影响签证、入境或者有些学校因为防疫的需要实行网课(比如新申请的学生出不去、回来休假的学生也出不去,本来不是网课,应该去进行课堂教学的,因为疫情上了网课),对于这样的学生,通过网络教学获得的文凭,认证不受影响。 程家财还强调,这一政策仅限于对全日制的学生、仅限于疫情期间;认证的标准和办法没有改变。如果本来就是远程授课的,这种情况还按原办法执行,不在认证范围。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 中国青年报:这块屏幕可能会改变命运   2018-12-13 17:17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程盟超   过去一段时间程盟超,我们的记者试着去了解这样一件事情:248所贫困地区的中学,通过直播,与著名的成都七中同步上课。   此举引入一些学校时,遇到过老师撕书抗议。有些老师自感被瞧不起,于是消极应对,上课很久才晃进来,甚至整周请假,让学生自己看屏幕。   这是一块怎样的屏幕?   这近乎是两条教育的平行线。   一条线是:成都七中去年30多人被伯克利等国外名校录取,70多人考进了清华北大,一本率超九成,号称“中国最前列的高中”。   另一条线是:中国贫困地区的248所高中,师生是周边大城市“挑剩的”,曾有学校考上一本的仅个位数。   直播改变了这两条线。200多所学校,全天候跟随成都七中平行班直播,一起上课、作业、考试。有的学校出了省状元,有的本科升学率涨了几倍、十几倍——即使网课在城市早已流行,还是令我惊讶。   过去两年,我采访过广西山区的“零一本”县;我也采访过北大的农村学生;我自己在山东一所县中度过三年,和同学们每天6点起床,23点休息,学到失眠、头疼、腹泻,“TOP5、TOP10”仍是遥不可及的梦。   我理所当然地怀疑,学校、家庭不同,在十几年间堆积起学生能力、见识、习惯的巨大差异,一根网线就能连接这一切?   开设直播班的东方闻道网校负责人王红接说,16年来,7...
  • 莫言获香港公开大学博士学位的演讲(2005年) 我看到“莫言博士”这几个字,心里就忐忑不安,我怎么会变成博士呢? 四十年前我从叔叔那里偷过一支博士牌钢笔,还被父亲痛骂一顿。“你还会用钢笔?铅笔都用不好。”谁知道过了四十年,博士这两个字竟然跟我的名字联系到了一起。(全场笑) 几个月前,得到香港公开大学要授予我荣誉博士学位的消息,我就立刻向父亲报告了。我说:“还记得当年您骂我吗?我偷了我叔叔的钢笔,您不是还笑话我吗?”他说:“有这事吗?”然后,他又问我:“博士大还是县长大?”我说:“这个很难比较,差不多吧,相当于副县长。”他就很高兴地说:“这个干部已经做得很大了。”总之,公开大学授予我这个学位,让我惶恐之至。其实感觉是浪得虚名,受之有愧。 一般来说,博士要精通三门以上的语言,要著作等身,学贯中西,我就是会写两篇小说而已。中文都说得不流利,英文呢,学了“厕所”这个单词,现在也忘记了。所以我是没有语言财富的,起码我是没有语言天分的,在学外语方面。 既然把荣誉博士学位授予了我,我自然非常高兴,也非常感谢。以后会经常把这个头衔在我的书上印出来。我也会把这一次接受学位时拍的照片,挂在我们家的墙壁上。让我父亲看看这个相当于副县级的职位,儿子还是有点出息的。(全场笑) 一直到我20岁的时候,一年也只有两件衣服。夏天一件褂子,冬天在这件褂子里面再套上一件褂子,中间铺上一层棉花。 小时候的志向就是怎样填饱肚子 刚才校长阁下说,莫言是一个有远大志向的作家。这对我绝对是一个夸奖,我从来没有远大志向。我的志向、我的野心是随着年纪的增长,而逐渐膨胀的。 小的时候,我的志向和小动物相同。我出生的年代是上个世纪50年代,童年正遇上中国内地经济最困难的时期。那时候,吃饭、穿衣都非常成问题。有很多老百姓在死亡线上挣扎。每天一睁眼想到的就是怎样搞到一点东西吃,来填饱自己的肚子。 至于穿衣,更无所谓了。对于农村孩子来说,在十岁以前,基本上是赤身裸体的,没有那么多衣服。如果到了夏天,你到我们村庄去,会看见那些小孩都是光着屁股的。并不是我们喜欢裸体,而是确实没有衣服穿。一直到我20岁的时候,一年也只有两件衣服。夏天一件褂子,冬天在这件褂子里面再套上一件褂子,中间铺上一层棉花。 在这种状况下说一个人有什么远大志向,那绝对是夸张。人都是物质环境的产物,只有在吃得很饱、穿得很暖、住得很舒适的情况下,才会产生这样那样的想法,才会有关于文学、关于艺术的追求和要求。 除去个别的天才以外,20世纪60年代的中国孩子,都没有关于艺术和文学的联想。当时我最大的理想,就是怎么样能吃上一顿饱饭,怎么样能够进入城市,怎么样可以脱离农村。这种愿望实际上是那时候很多年轻人的最高理想。 邻居告诉我,在济南的时候,认识山东省一个有名的作家,这个作家特别腐败。我问究竟腐败到什么程度,他说这个作家一天三顿吃饺子。 作家梦源于一天可以吃三顿饺子 没有远大志向,怎么又走上了文学的道路呢?这也跟我居住的村庄的邻居有关系。 在我十多岁的时候,我的邻居里有一个大学毕业生。1957年,中国有很多知识分子,包括一些在校的大学生,他们被戴上了右派的帽子,变成了地地道道的农民。我这个大学生邻居,在学校里被划成了右派,当然现在叫错划成右派。 大学生跟我们一起劳动,他是中文系的,后来也做过中学语文教员,对文学比较了解。他经常在劳动的间隙,向我们灌输一些有关文学的话题。 他说在济南的时候,认识山东省一个有名的作家,这个作家特别腐败。我问究竟腐败到什么程度,他说这个作家一天三顿吃饺子。我们当时认为,只有神仙才有可能一天吃三顿饺子。因为我们一年也吃不上一顿饺子。只有在好年景的时候,除夕夜里能吃一顿饺子。而且那饺子还是两种皮的,一种是黑皮黑面的,一种是白皮白面的。这个作家竟然可以一天三顿吃饺子。我当时就问他:“叔叔,如果我将来能写出一本小说来,可不可以一天三顿吃饺子?”他说:“当然可以!”(全场笑)所以说,我最初关于文学、关于当作家的梦想就是从一天三顿吃饺子开始的。 那时是中国的“文化大革命”期间。那个时候的文学,很多上了年纪的人都知道,戏剧只有八个样板戏,小说也就那么十几部,作家也只有那么一个。即使是上世纪50年代、60年代被称作红色经典的小说,在“文革”期间也被禁止了。小说已经变成了政治的一种宣传品。我们能读到的,也就是当时流行的“三突出”。 那个时候让我产生文学梦想,实行起来也非常困难,搞一支笔、几张纸都不容易。但我还是在1973年的时候,拿起笔来想尝试写一篇小说。小说的第一句话是,“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
  • 我与电大结缘 我与电大结缘   我与电大结缘 王晓明 我于1996年从天津市教委调到广播电视大学,担任主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至今已8个年 头。在此之前,我曾在市教委工作了23年。...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