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剂量维生素C的安全性被证实

(摘自:北京大学 植物学博士 翱宇的文章:“神药”维生素C抗癌一说的真相)

维生素又名维他命,通俗来讲,即维持生命的物质。这类物质在体内既不构成身体的任何组织,也不是能量的来源,却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必须的一类有机物质,也是保持人体健康的重要活性物质。维生素在体内的含量很少,但不可或缺,而且由于体内很难合成维生素,其必须经常由食物供给。

维生素C是维生素家族中重要的一员。人类不能制造维生素C,因为我们缺少必要的酶,我们需要在饮食中摄入这种基本的维生素。维生素C有几个重要的功能,包括在胶原蛋白的产生中起关键作用,它还参与了神经传递素的合成,如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以及在大脑白质中添加保护髓鞘。此外,众所周知,它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性,保护细胞不受氧化损伤。

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维生素C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尤其是对癌症的影响,一直是争论的焦点。流行病学研究发现,低维生素C与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的死亡人数之间存在各种各样的联系,但目前癌症治疗的临床试验并没有提供任何证据证明维生素C补充剂对肿瘤的生长或存活有抑制的作用。我带大家看一看这方面的研究。

大剂量维生素C“抗癌”安全性被证实



2017年3月,Cancer Cell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论文。来自爱荷华大学的科学家们通过临床试验发现,作为一种有望改善标准癌症治疗疗效的潜在策略,定期向脑癌和肺癌患者注入800~1000倍的维生素C每日推荐剂量被证明是安全的。

同时,研究表明,大剂量的维生素C之所以能够增加癌细胞死亡敏感性与能够改变癌细胞铁代谢的关键通路有关。

参与脑癌安全性试验的人不多,共有11名患者接受了为期9个月的维生素C注射,前2个月每周注射3次,后7个月每周注射2次,同时他们在接受标准的放疗和化疗。每次注射的目标是提高患者血液中维生素C的浓度到20000μM。相比来说,大多数成年人血液中维生素C的浓度约为70μM。之所以需要很高的剂量,是因为维生素C在人类循环中的半衰期约为2小时。结果显示,治疗通常耐受良好,会产生适度的副作用,包括频繁地去厕所和口干。

那么,什么是大剂量的维生素C呢?我们正常人每天所需要的维生素C大约是50mg,这应该是已经考虑了口服吸收率较低的因素。医院用的大剂量维生素C是每天静脉滴注2000mg,这个比口服同样剂量形成的血液浓度要高很多。

根据研究,成年人可以接受的最大安全剂量是1.5g/kg,所以,2000mg还不足以造成什么严重的后果,除了本身有肾病的人需要谨慎,因为大剂量的维生素C会增加肾结石的风险。

为什么注射大剂量维生素C是安全的?即便在如此高的水平,维生素C也不“伤害”正常细胞。原因被科学家们找出来了:一方面,肿瘤组织中氧化还原活性铁分子的水平异常高,它们会与维生素C反应,生成过氧化氢以及衍生自过氧化氢的自由基。这些自由基被认为会选择性地攻击癌细胞,从而引起癌细胞死亡,让癌细胞对放疗和化疗的敏感性增加。

另一方面,维生素C容易分解,产生过氧化氢,这是东西能够破坏细胞组织和DNA。正常的细胞遇到它有多种办法,清除和消灭它,避免伤害。然而癌细胞清除它的能力很弱,这就正好发挥它的抗癌作用了。

研究还证实,过氧化氢酶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关键的作用。当接触高浓度的维生素C时,过氧化氢酶活性低的细胞更容易受到损伤,甚至死亡。这一发现可能会帮助决定在治疗中联合高剂量维生素C能够改善哪种癌症的治疗以及哪些疗法的效果。

在上述两项研究中,补充维生素C的途径都是注射而非口服。研究证实,静脉注射维生素C,绕过正常的肠道代谢和排泄途径,产生的血

发布于 2021-08-26 1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