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的“爱国商人”人设,算是彻底崩塌了。港口卖掉的事还没平息,他又被曝出利用信托基金避税千亿,这等手段,真是让人瞠目结舌。
信托基金,听起来像是个高大上的金融工具,其实说白了,就是给富人准备的财富避风港。钱进了信托,就像变魔术一样,从账面上消失了,变成了一个“独立存在”的资产,跟个人“毫无关系”。但问题是,钱还是你的,收益还是你的,你想动用随时可以动用,唯一的区别是——税不用交了。
李嘉诚家族在这方面可谓是“高手中的高手”,他们的信托基金遍布全球,主要落脚点是开曼群岛、百慕大这些著名的“避税天堂”。这些地方的税率几乎是零,只要把钱转进去,基本上就不用担心税务局找上门。换句话说,赚的是这片土地的钱,纳税却是别人的事,自己一分不掏。这种玩法,普通人根本没资格碰,只有超级富豪才能享受这种“特权”。
如果只是这样,或许还能说得过去,毕竟全球大资本家都在干类似的事。但李嘉诚不只是“合理避税”,他的操作堪称“艺术级”。他玩的是“信托套信托”的多层结构,资产被一层层包装、转移,最终变成了一团无法追踪的迷雾。比如他设立A信托,A信托投资B信托,B信托再持有某个公司的股份……这么一折腾,等到外人来查账时,只能看到一个错综复杂的金融网络,根本搞不清楚钱到底归谁所有。这样一来,财富既安全,又合法避税,连债主都拿他没办法。
让人愤怒的是,他还利用“慈善”来玩金融游戏。李嘉诚基金会,每年高调宣布捐款,金额动辄上百亿,听起来是不是很伟大?但仔细看看账目,你就会发现一个“奇迹”——钱捐了,可是它没走远,还在他自己的口袋里打转!比如基金会拿钱投资李家控制的公司,这些公司盈利后,收益再回到基金会,形成一个封闭循环,钱生钱,税务却大大减少。而且,慈善基金不像上市公司那样需要公开透明,外界根本搞不清楚这些钱到底是用来做慈善,还是另有所图。
这就形成了一种荒诞的局面:普通人交税是天经地义,挣一块钱要老老实实扣掉一部分上交;但超级富豪却可以利用“慈善”的名义,让钱绕个圈子,既不用缴税,还能落得个“慈善家”的美名。难怪有人调侃,“真正的慈善,不是帮助穷人,而是帮助富人少交税”。
全球都在加大对离岸避税的打击力度。美国、欧盟早就盯上了开曼群岛、百慕大等地,多个跨国富豪已经被调查,补缴巨额税款,甚至面临刑事指控。而李嘉诚,这位掌控千亿资产的资本大鳄,显然也成了重点关注对象。
如果他的避税行为被彻底曝光,那么面临的后果绝不仅仅是舆论抨击那么简单。巨额罚款是小事,一旦涉及税务欺诈,那就不是补缴税款能解决的了,法律的利剑随时可能落下。届时,他是老老实实交钱,还是硬扛着不认账,没人知道。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他“爱国商人”的形象,已经回不去了。
曾几何时,李嘉诚被很多人视为“成功典范”,但如今看来,他的成功,并不是靠勤劳和智慧,而是靠资本运作、政策套利,靠一系列精心设计的金融迷宫,把财富转移到他人无法触及的地方。他所代表的,并不是“勤劳致富”,而是资本如何摆脱社会责任、如何最大限度地攫取利益、如何让自己的财富永远不被分割。
这个世界有两种生意,一种是实打实的创造价值,一种是靠制度漏洞玩金融游戏。前者需要智慧和汗水,后者只需要一张合规的法律文件。李嘉诚的千亿财富,到底是怎么来的?答案似乎已经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