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北约秘书长对俄罗斯放出“万劫不复”、“变成坟墓”的狠话时,说明北约心里已经十分清楚,他们失败的命运已经不可避免,完全失去了胜利的信心。当一个人放出他根本无法做到的狠话时,说明他内心深处已经接受了即将到来的失败命运。

北约秘书长放出的就是他根本没有能力做到的狠话,说明他内心深处已经承认了自己不可避免的失败命运。因为一旦俄罗斯按下核按钮,最多半小时欧洲就会从地球上彻底消失,一个从地球上已经消失的欧洲,又怎么能够把俄罗斯变成万劫不复的坟墓?就算是美国有能力通过报复性核打击把俄罗斯送入万劫不复的坟墓,那与已经消失的欧洲也没有了任何关系。也就是说无论俄罗斯会不会变成坟墓,欧洲都将会在俄罗斯之前变成坟墓。

在知道自己必死之前威胁对方将会在自己死后也肯定会死,这与其说是狠话,倒不如说是软蛋怂包发出的屁话。况且作为生意人的美国,会不会为了欧洲动用核武器与俄罗斯同归于尽,还要两说着。就美国的历史和秉性来看,让美国为了欧洲去和俄罗斯同归于尽,那无疑于是白日做梦!如果资本主义能够培养出这样舍己为人的精神来,那么数百年来西方国家那么多伟大的人文学者也就不会与资本主义社会不共戴天了。

或许这位来自于挪威的北约秘书长自信到时候会自己钻到美国白宫下面的防空洞去躲过核打击,而不管挪威人民和欧洲人民会不会被送进万劫不复的核战坟墓,否则这位北约秘书长的勇气来自于哪里,恐怕连他自己也说不清楚。但是不管怎么样,这毕竟是美国为首的北约国家第1次敢于正面回答俄罗斯的核威胁,这意味着俄乌战争已经上升到了双方即将展开核战争的阶段。

由于这位北约秘书长代表了作为北约首脑美国的态度,这就意味着美国即将从战争的幕后走上前台,准备与俄罗斯进行同归于尽的最后比拼。此时美俄双方已经都把对方和自己的退路全部封死,除了同归于尽之外双方已经没有了生与死的选择,就如同金庸武侠小说中两大内功高手比拼内力一样,除非双方同时撤手,否则谁撤谁死,不撤都死。

那么美俄双方会不会同时撒手、双双保全?肯定会的,但是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牺牲欧洲,解除美国率领欧洲几十个国家围攻俄罗斯的局面,让俄罗斯拥有最起码的安全感;二是牺牲中国,给俄罗斯创造出更大的安全空间。总之,目前美俄之间矛盾已经打成了死结,美国要想活下去就必须让俄罗斯也活下去,这就必须牺牲欧洲或者牺牲中国,给俄罗斯提供安全空间。

那么美国就不怕中国的核武器吗?显然到目前为止美国不怕。他知道中国不敢和他进行生死对赌。核武器本来拼的就是胆量和勇气,而不是核武器的杀伤力。当年苏联决定对中国进行全面核打击时,毛主席下令全国挖防空洞,与苏联拼的就是胆量和勇气。毛主席愿意和全国人民一起钻防空洞的这种空前胆略和气魄,最终震慑住了苏联,也更加吓住了美国,所以苏美两国才双双放弃了对中国的核威胁,转而寻求外交解决。只是最近这几十年来美国又恢复了对中国的核威胁。

现在中国怎么办,如何才能避免成为被牺牲的对象,成为美欧日等西方国家围猎的对象?只有一个办法,就是要让美欧日等西方国家相信中国在遭到围猎时肯定会动用核武器。目前美国为什么对中国总是把核打击挂在嘴上?就是他认为中国在任何时候都不敢进行核打击。一是40多年来中国在口头上都没有提过遭到侵略时会动用核武器;二是中国在钓鱼岛、南海、台湾等主权和领土领海遭到侵犯时,连常规武器都没有用过,他们更加坚信中国不会动用核武器。

目前对于中国来讲最可怕的地方就在这里,就在于美欧等西方国家十分轻视和不在乎中国。这是招来战争的最大祸源,会把那些原本不是对手的国家也变成敢于侵略中国的对手。目前美国准备率领几十个西方国家共同围猎中国,其侵略信心就是来自于对中国的轻视和不在乎。一个国家可以被人爱,被人恨,但就是不能被人瞧不起。一旦被人瞧不起,就肯定会带来战争,成为别人化解灾难的牺牲品。所以目前中国避免战争的最关键因素,就是必须改变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中国的轻视心态,让他们相信中国的危机意识会让中国比俄罗斯更加容易动用核武器。这是目前中国避免战争的最有效手段。

当美俄之间已经把动用核武器提到战争日程上的时候,已经公开讨论如何动用核武器的时候,中国就千万不能把希望寄托在双方不会打核大战上,不能寄托在俄罗斯的胜利上,更不能寄托在与美国恢复“夫妻关系”上,而只能寄托在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中国核武器的畏惧上,除此之外绝没有任何安全选择。

当然我们说要把希望寄托在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中国核武器的畏惧上,是单就双方的意志品质和胆略来讲的,没有包括人民和道义这些最根本因素。不过要想从根本上避免战争和获得战争胜利,还是要依靠人民和道义这个根本力量,把中国人民团结成为众志成城的统一力量,同时联合包括西方人民在内的全世界人民的反战力量,形成席卷全球至少是席卷西方国家的大众民主运动和大众政治革命,用革命来彻底制止战争,实现人类社会的永久和平。

关联阅读:北约秘书长延斯·斯托尔滕贝格:普京如果对乌克兰扔下核武器,俄罗斯将首先变成坟墓。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