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上有些反动公知为了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丧心病狂地扼杀“前三十年”的伟大功绩,否定毛泽东思想,攻击社会主义公有制体制,炮制出了蛊惑人心“四大谎言”,妄图把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引入资本主义的道路。
谎言一:“前三十年”饿肚子,中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1959年至1961年,我国遇到了灾荒,赫鲁晓夫落井下石,趁机逼债,再加上“大跃进”在推行上出现的偏差,形成了所谓的天灾人祸,出现了三年“大饥荒”。
这三年,确实出现了饿肚子现象,甚至有的地方饿死了人。
但是,“饿肚子”现象主要集中在这三年,并非三十年。实事求是地说,从1962年开始,人们的生活水平开始稳步提高,除少数贫困地区外,温饱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1978年,副食品供应也基本达到了正常状态。
可以说,关于“前三十年”饿肚子的说法,纯属以偏概全,混淆概念。对此,我特别提出两个方面的反驳意见:
其一,“大饥荒”的三年中,出生人口急剧下降。数据表明:1961年新增人口1000万左右。1962年,“大饥荒”结束,人口连年增加,1963年突破了3000万人。
1958年,我国总人口为6.6亿,到了1978年,人口总数近10个亿。
通过这些数据可以看出,“饿肚子”严重影响着人口出生。1962年人口大幅度提高,充分说明人们的肚子已经吃饱了,不然根本就生不出那么多的孩子。
其二,新中国成立时,中国人的平均寿命只有35岁。而到了1978年,人均寿命是68岁,几乎提高了一倍。如果“前三十年”人们连饭都吃不饱,这个数字是怎么实现的?
由此可见,“前三十年”饿肚子纯属无稽之谈,编造这样的谎话,典型的别有用心。
谎言二:“文化大革命”让中国的经济倒退几十年。
新中国于1949年成立,“文革”是1966年开始的,如果时间倒推几十年,应该是解放前吧。
解放前中国是个什么样子?
不夸张地说,旧中国的人一代接一代,面朝黄土背朝天,始终在土里刨食,除了能造纸和盘子碗,工业基础几乎为零。
然而,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在毛主席的英明领导下,团结一心,战天斗地,不但没有回到解放前,而是把中国建设成了一个位居世界第六的工业强国。
尽管十年“文革”使中国经济建设受到了干扰,但并没有停止。有关资料显示:1969年中国GDP的增长是16.9%,1970年增长是19.4%,是多年来的最高值。
十年间,“两弹一星”研制成功、12.5万千瓦的发电机组问世、“人工天河”红旗渠建成、现代化的汽车制造厂落地。
三线建设从1965年开始,历时三个“五年”计划,建立起了攀枝花钢铁公司、六盘水工业基地、酒泉和西昌航天中心,以及钢铁、机器制造、能源、飞机、汽车、航天、电子工业基地和成昆、湘黔、川黔等重要铁路干线,使国家的基础工业和国防工业得到了长足的进展。
1972年以后,投资几十亿美元和200亿元人民币,从国外引进了26个大型成套设备和技术,为以后的经济发展打下了基础。
从1966年到1978年,中国原油产量以每年递增18.6%的速度增长。1975年,中国工业综合指数在世界上名列前茅。
在农业方面,除了粮食产量持续增长以外,农业生产条件也有了很大的改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建国以来成就最大的时期,农业机械化程度有了很大的提高。
如果不是后来有人提出“造不如买,买不如租”的谬论,并叫停了当初的大批科研项目,大飞机、光刻机等也将全面落地。
面对这些耀眼的数字,我真不知道那些说十年“文革”让中国经济落后几十年的人作何感想,脸是不是有些发烧呢?
谎言三:改革开放前中国经济濒临崩溃。
据《中国统计年鉴》(国家统计局1994年出版)的数字显示:
1978年,我国棉纱产量居世界第一位;原煤产量居世界第二位;钢产产量居世界第四位;石油由公认的贫油大国跃居世界第八位;粮油和肉类产量居世界第一或第二位;棉花居世界第三位。
另据《百度词条》提供的数字:1976年,国库存有战备储备粮5000亿斤,可供全国人民吃三年。另外,还有储备棉花500多万吨、20多亿美元、600吨黄金。
这些丰厚的储备暂不说,1975年,周恩来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声明,我国既没外债,也没内债。我想稍微懂点经营管理和财务知识的人,也不会说出“经济濒临崩溃”的外行话。